close

  繼國家三部委聯合發文放開非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定價權後,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,也在研究完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說,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,要結合公立醫院改革進行,要堅持不增加患者負擔,醫保(基金)可承受,有利於體現醫務人員服務價值,有利於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結構關係。郭劍英強調,價格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,醫療衛生領域涉及公共資金,基本醫療服務要堅持公益性,對醫療衛生領域相關費用標準進行干預是必要的,但不是所有環節價格都需要政府控制,能夠競爭的環節,應該更多發揮市場機製作用。(4月28日《新京報》)
  既不能增加患者負擔,又要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;既要對醫療衛生領域的相關費用標準進行干預和控制,又要更多發揮市場機製作用。正在醞釀之中的公立醫療價格調整,的確充滿了矛盾與糾結,處於如此狹縫之中,想要游刃有餘,同時平衡各方利益,其難度和風險自然可想而知。
  事實上,有關公立醫療的改革,絕非什麼新鮮話題,只不過,儘管公立醫院幾乎一直在改,但似乎一直未能從根本上改變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的現狀。公立醫院依舊人滿為患不說,就連“有啥也別有病”這句俗語中,除了對健康的期盼之外,更多了一層對醫院的拒斥。至於醫患關係,更是絲毫沒有調和的跡象,假如不是越來越乾澀緊繃的話。而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,同樣並不滿意當下的處境和待遇,醫生多點執業以及非公立醫療服務價格的放開,更加劇了公立醫院所面臨的人才流失風險。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,公立醫療的調整,看來都不無必要。
  應該說,從公立醫療價格入手,看似相當敏感,但卻未嘗不是根本癥結所在。很大程度上,當下公立醫療之所以價格不高卻仍然屢遭詬病,正是因為公立醫療的價格機制未能真正理順,看似公立醫療服務的價格不高,但卻通過以藥養醫等方式轉嫁。一方面公立醫療的價格機制無法抑制對於公立醫療服務的過度消費,另一方面,對於公立醫院的逐利訴求,以及醫生績效考核體系下的過度醫療現象,由此而導致的公立醫療成本和費用的增加,更是缺乏有效的遏制機制。
  從這個意義上說,公立醫療價格的調整,固然是塊硬骨頭,但同樣也有望成為突破口。無論是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,還是體現醫療資源本身的稀缺性,其實都是改變當下公立醫療中各種扭曲亂象的前提。當然,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,必然意味著醫療服務價格要走出低谷,如何既體現醫務人員的服務價值,又不增加患者負擔,僅僅是“藥品零差率”,甚至是一些試點案例,其實很難有足夠的信服力。
  某種程度上,公立醫療的公益性,其實不應體現在偏離市場的醫療服務價格,而更應體現於公立醫療的補償機制上。事實上,假如缺乏必要的補償機制,醫療服務費用與患者負擔之間必然是你升我漲的零和游戲,而唯有合理的補償機制真正到位,才能在既不扭曲醫療服務價格,充分體現醫務人員價值的同時,不額外增加患者負擔,而補償機制向來都是各國公立醫院得以正常運轉的慣例機制。而公立醫院的補償制度,除了政府補貼或專項撥款、政府擔保的融資和民間捐贈之外,醫療保險支付機制,以及對於特定患者的直接補償,同樣是重要的方式。
  一言以蔽之,公立醫療價格的調整,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,當然大有必要,但真要兌現“不增加患者負擔”的承諾並讓其具備信服力,則必須從根本上剔除公立醫院的逐利趨向,而公立醫療補償機制的完善,顯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。
  文/武潔  (原標題:醫療價格調整如何才能不增患者負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xpehhtphijfs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